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五)
——解读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2019年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国卫办医函[2020]77号),随着疫情的蔓延,随着对疾病的不断认识,对治疗经验的不断地积累,新一版的诊疗方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明确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目前所见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患者。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病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三、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
(二)症状:以发热、返利、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重症也可以低热或不发热。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没有肺炎表现,多在一周后恢复。
(三)预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病者。
四、诊断标准
(一)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 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游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2. 临床表现
(1)发热;
(2)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1中任何一条,符合2中任意2条,为疑似病例。
(二)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五、治疗
(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治疗场所。
1. 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
2. 危重型病例应尽早收入ICU治疗。
(二)治疗方案
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抗病毒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联合抗菌治疗;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中医治疗等。
六、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呼吸活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七、预防要点
鉴于目前多个地区持续出现病例,从外地抵京(不限于湖北)人员,请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戴口罩,居家观察2周,尽量不要外出,多饮水。
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居家生活。
今天开始,确诊病例突增,一方面是病毒感染疫情发展的必然规律,另一方面是与新的诊疗方案修订了诊断标准,流行病史中除了武汉外,增加了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有关。所以,大家不要惊慌,齐心合力,尽早打赢这场战役!
校医院
20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