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工程专业,设立于建校伊始的1952年,是其前身“北京钢铁学院”最早设立的骨干专业,是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素有“钢铁摇篮“的美誉。是1981年中国高校首批博士点授予权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校冶金工程专业目前涵盖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冶金物理化学三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为国家首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授予学科,是“211工程”及“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 2011年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2014年通过国家工程专业认证、属“华盛顿”协议缔约国互认学位的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具备扎实与宽厚的冶金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与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前沿技术,熟悉钢铁冶金与有色冶金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冶金工程问题能力,具备自学习意识和在实践中自我提高的能力,适应国内、国际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冶金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研究开发、设计、培训与咨询等专业技术与管理方面工作,并成长为研发、技术骨干或高级管理人才。
比较优势
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实力雄厚、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学院本专业师资队伍中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38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分别占师资总数的55.6.1%和25.9%,具有博士学位达93.8%,90%以上有海外名校留学研修经历。师资队伍中还包括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12人,副教授4人。
师资队伍中有科学院院士 2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学者2名,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学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
专业所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为国家首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211 工程”及“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历次在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全国冶金工程学科前两名。
服务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冶金实验教学中心,占地面积2000m2,拥有总价值2500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冶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还有:2012年批准的“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于2013年批准的“稀贵金属绿色提取与回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4年批准的北京市国际技术合作基地。和首钢、宝钢、河北钢铁、金川有色金属集团等十余家大型冶金企业建立长期的学生实习和行业合作关系,并设有专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
主要课程
我校冶金专业课程中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并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1项,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2门。
主修课程有:冶金物理化学、冶金电化学、冶金传输原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炼铁学、炼钢学、有色金属冶金学、冶金电化学、冶金工程实验技术、现代冶金工程设计与实践等专业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必修课、并开设冶金单元操作与设计、能源工程、冶金环境工程与资源循环利用、冶金过程检测与自动控制、冶金流程工程学、电磁冶金原理与工艺、轻金属冶金学、重金属冶金学、稀贵金属冶金学等70 余门专业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并开设有5门中英双语课和3门纯英语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
人才培养
本专业设立的六十多年来,一直秉承 “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一直致力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特色优势明显的复合型人才。迄今已培养出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刘淇、徐匡迪、殷瑞钰为代表的重点钢铁企业、冶金院校、政府领导等杰出校友120多人,并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型企业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为代表的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家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人才与智力支持贡献。目前本专业每年招生与毕业人数分别在200人左右,毕业就业率为95%以上,毕业学生专业对口率为90%以上。本专业将与时俱进,面向社会需求将继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文化素养、持续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与交流能力的人才。
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在冶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本专业拥有“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稀贵金属绿色提取与回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态与循环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每年承担了几十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本项目及校企合作科技项目,促进了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钢铁与有色冶金工业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六十多年来,冶金工程专业承担过国家历届科技攻关与支撑计划,参与制定建国后历次国家钢铁工业发展与建设规划,为学生科研实践提供了最优质的基础与创新平台,同学们学习期间可以通过学校资助的SRTP项目等方式参与教授科研团队开展创新科研与实践。本专业的“钢铁模拟冶炼大赛” 已成功举办8届,将“钢铁模拟冶炼”网络程序与钢铁冶炼生产实际相结合,成为国际性学生专业实践参赛平台,充分利用“钢铁模拟冶炼”平台的知识性、挑战性及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国际交流
与国外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国际冶金学科具有高度的知名度。教师大多具有海外经历,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与世界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如日本东京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德国亚琛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联合培养学生,本科生可申请交换生,每年有5-10名学生申请到赴国外大学学习并交换专业课学分。同时每年我专业积极邀请其他国家的学生来学校进行交流访问。依托“鼎新北科”计划每年资助十多名学生赴日本东北大学参加师生交流,现已举办15届交流活动,双方共有400多么学生参加过该交流活动。
定期邀请国外教授讲学,共同进行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学生的任务。通过“冶金大讲堂”聘请国内外院士知名教授开设讲座,每年暑期第三学期均聘请国外知名大学教授来校主讲2门专业课程。
未来发展
学院不仅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还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毕业生每年有40~50%免试推荐或考取硕士研究生,10%左右的同学出国深造。同时每年十几名毕业生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其余大部分同学到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国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合资与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工作。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维持在98%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很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