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院刊
冶金简报
历史沿革
联系方式
院系设置
钢铁冶金系
有色金属冶金系
物理化学系
生态科学与工程系
储能科学与工程系
生态与循环实验室
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稀贵金属实验室
杰出校友
师资队伍
院士风采
荣誉称号与奖励
系所检索
姓氏检索
科学研究
学术梯队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教育教学
人才培养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学生工作
信息公开
学工新闻
学生党建
就业指导
学生服务
品牌活动
冶金学子
全球合作
全球合作新闻
实验中心
实验室安全
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党建工会
党建活动
工会活动
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院刊
> 冶金简报
> 历史沿革
> 联系方式
院系设置
> 钢铁冶金系
> 有色金属冶金系
> 物理化学系
> 生态科学与工程系
> 储能科学与工程系
> 生态与循环实验室
> 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稀贵金属实验室
杰出校友
> 杰出校友
师资队伍
> 院士风采
> 荣誉称号与奖励
> 系所检索
> 姓氏检索
科学研究
> 学术梯队
>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教育教学
> 人才培养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学生工作
> 信息公开
> 学工新闻
> 学生党建
> 就业指导
> 学生服务
> 品牌活动
> 冶金学子
全球合作
> 全球合作新闻
实验中心
> 实验室安全
> 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党建工会
> 党建活动
> 工会活动
喜讯:我院 获批“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
关于公布
2020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教高函〔
2021
〕
1
号),我校依托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联合能源与环境学院等单位申报的“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核程序顺利获批,新增专业可自
2021
年开始招生。
化石燃料逐渐枯竭和碳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促使全球能源正在向清洁、高效、多样进行颠覆性结构调整。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兴起和用户侧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能源系统以不断增加化石能源消耗解决用能需求的方式已不具备可持续性,并且无法有效解决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新兴产业(如电动汽车和云计算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对能源供给的需求。可再生、无污染、智慧化、安全性是未来能源发展重点。储能是将光、风、电、热等间歇式、波动性、多样化可再生能源进行跨时空、分布式、高效利用的重要支撑。新储能技术、储能新材料、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等领域融合产生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为能源的高效绿色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更是可能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模式。
储能科学与工程是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教育部、发改委关于《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
2020-2024
年)》的精神而设置的新兴专业,旨在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以产教融合发展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多学科融合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专业,其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了新的能力要求,一是加强理工融合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整合创建新领域的能力,三是多行业领域应用实践的能力。
学院立足传统优势学科,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加快传统优势专业升级改造。统筹冶金工程
A+
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等优势学科师资力量和办学基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从新能源、储能新技术、储能新材料、 储能智能控制、能源安全管理及军民大宗基础工业等多应用场景,全链条储能用能管能支撑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全方位、整体性建设,形成并办好极具特色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形成工业和民生相结合、全局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能源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能源变革性发展输出复合型创新技术和管理人才。
Copyright © 2017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冶金楼
联系电话:010-62332265 传真:010-62322265 邮编:100083
E-mail:metall@ust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