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院刊
    • 冶金简报
    • 历史沿革
    • 联系方式
  • 院系设置
    • 钢铁冶金系
    • 有色金属冶金系
    • 物理化学系
    • 生态科学与工程系
    • 储能科学与工程系
    • 生态与循环实验室
    • 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稀贵金属实验室
  • 杰出校友
  • 师资队伍
    • 院士风采
    • 荣誉称号与奖励
    • 系所检索
    • 姓氏检索
  • 科学研究
    • 学术梯队
    •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 教育教学
    • 人才培养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学生工作
    • 信息公开
    • 学工新闻
    • 学生党建
    • 就业指导
    • 学生服务
    • 品牌活动
    • 冶金学子
  • 全球合作
    • 全球合作新闻
  • 实验中心
    • 实验室安全
    • 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 党建工会
    • 党建活动
    • 工会活动
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概况
  •     >   学院简介
  •     >   现任领导
  •     >   院刊
  •     >   冶金简报
  •     >   历史沿革
  •     >   联系方式
   院系设置
  •     >   钢铁冶金系
  •     >   有色金属冶金系
  •     >   物理化学系
  •     >   生态科学与工程系
  •     >   储能科学与工程系
  •     >   生态与循环实验室
  •     >   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稀贵金属实验室
   杰出校友
  •     >   杰出校友
   师资队伍
  •     >   院士风采
  •     >   荣誉称号与奖励
  •     >   系所检索
  •     >   姓氏检索
   科学研究
  •     >   学术梯队
  •     >   科研成果
  •     >   科研项目
   教育教学
  •     >   人才培养
  •     >   招生信息
  •     >   就业信息
   学生工作
  •     >   信息公开
  •     >   学工新闻
  •     >   学生党建
  •     >   就业指导
  •     >   学生服务
  •     >   品牌活动
  •     >   冶金学子
   全球合作
  •     >   全球合作新闻
   实验中心
  •     >   实验室安全
  •     >   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党建工会
  •     >   党建活动
  •     >   工会活动
“中意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国际研习班”开班典礼隆重举行
    5月2日上午9时,“中意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国际研习班”(Sino-Italy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nservation Science)开班典礼在冶金生态楼616青钢报告厅隆重举行。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张立峰教授,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马清林研究员,研习班项目负责人陈坤龙博士,我校科学技术史专业及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代表团成员三十余人出席了典礼。
    开班典礼由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教授主持。首先梅教授向卡塔尼亚大学师生致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并指出此次研习班是北京科技大学与卡塔尼亚大学首次的校际合作,特别强调了卡塔尼亚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恩里科•奇利贝托教授(Professor Enrico Ciliberto)在研习班前期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随后,恩里科•奇利贝托教授也向在座的北科大师生介绍了卡塔尼亚大学概况及其学科科研情况与团队组成,并对梅教授与研习班中方学员们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典礼结束后,研习班举办了两场精彩的学术交流讲座。首先是恩里科•奇利贝托教授以“XPS分析技术在文物材质研究上的应用”为题的学术讲座,讲述了多个有关XPS应用案例,为学员们展现过去十年来在考古或艺术史文物(如壁画、石器、玻璃、金属等)表面化学成分上的分析工作,以及对XPS技术在考古和艺术史研究领域的潜力和局限性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并举例说明不同艺术品的XPS研究情况。最后恩里科•奇利贝托教授在通过XPS技术检测文物修复有效性和破坏性方面,以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和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马赛克的修复等为案例进行了批判性的探讨。


    接着马清林研究员以“中国古代人造硅酸铜钡制品研究的新进展”为题,介绍了中国古代人工制备的一类无机颜料――硅酸铜钡颜料,以中国紫为主的硅酸铜钡颜料是中国古代战国至秦汉时期唯一的单一紫色系无机颜料,这种颜料不但丰富了古代颜料体系,而且满足了古人装饰画面和饰物的需要,并指出目前在文物上使用的硅酸铜钡颜料包括三种:紫色的中国紫、浅蓝色的中国蓝和蓝色的中国深蓝。同时,他强调了硅酸铜钡颜料和制品目前主要在黄河流域沿线及周边地区的甘肃、陕西、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内蒙、吉林等地墓葬或遗址中的墓葬壁画、宫殿壁画、彩绘陶、彩绘青铜器、彩绘画像石、料珠、耳铛、八棱柱、颜料块等文物上使用,主要呈现紫色、青色、浅蓝色、天蓝色等。讲座问答环节后,学员们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此次研习班的学术交流将持续一周。在此期间,学员们除了参加学术讲座与学术沙龙外,还将围绕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主题,参观访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文博单位的实验室与修复中心。



Copyright © 2017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冶金楼
联系电话:010-62332265    传真:010-62322265    邮编:100083  
    E-mail:metall@ust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