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全委会上作工作报告并指出,中国科协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2024年启动了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该专项计划旨在充分发挥科协组织服务青年科技人才增长才干、拓宽眼界、提升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优秀博士研究生成长,加快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冶金学部刘佳奇、李祥、姚骋、党晗四名博士生入选。
刘佳奇,男,1999年9月出生,本硕均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现为学院2022级硕博连读生,师从张家泉教授与王璞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铁基非晶粉末气水联合雾化技术及高频软磁材料的开发。共发表论文25篇,其中以学生一作发表SCI论文14篇,1篇为ESI高被引论文,所发表论文累积引用次数达200余次。申请专利9项,授权7项,有2项已实现专利转化。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曾获博士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国家奖学金、瑞尔基金特种奖学金、山西建邦特种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及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奖励/称号。
李祥,男,1995年7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硕士与博士期间均在多元复杂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室学习,师从王成彦教授与马保中教授。研究方向为固废资源化利用,先后开展废杂铜直接制备高质再生黄铜合金、退役太阳能电池有价组分回收等相关工作。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篇,EI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曾获国家奖学金(硕/博)、第二十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提名奖、陈凌峰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党晗,男,1998年3月出生,硕博分别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和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现为冶金全重2022级博士研究生,硕博均在炼铁新技术团队学习,师从张建良教授、王明涌教授与徐润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炭化提质反应机理重构及高炉高效喷吹生物质技术的开发。在读期间以导师/学生一作发表SCI论文9篇,包含5篇中科院一区与1篇ESI高被引,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1项;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获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二等奖3项,曾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次,冶金全重学术之星1次,冶金全重博士生卓越奖学金1次,大力电工二等奖学金1次,北京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姚骋,1995年10月出生,现为北京科技大学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王敏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研发与质量优化、数字孪生技术、先进凝固技术、金属液流动性基础研究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包含中科院TOP期刊论文4篇,钢铁冶金四大国际期刊论文5篇。以除导师外第一作者身份申请发明专利14项,其中授权专利8项。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曾获国家奖学金、优秀三好研究生、冶金全重学术之星、卓越奖学金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