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院刊
    • 冶金简报
    • 历史沿革
    • 联系方式
  • 院系设置
    • 钢铁冶金系
    • 有色金属冶金系
    • 物理化学系
    • 生态科学与工程系
    • 储能科学与工程系
    • 生态与循环实验室
    • 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稀贵金属实验室
  • 杰出校友
  • 师资队伍
    • 院士风采
    • 荣誉称号与奖励
    • 系所检索
    • 姓氏检索
  • 科学研究
    • 学术梯队
    •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 教育教学
    • 人才培养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学生工作
    • 信息公开
    • 学工新闻
    • 学生党建
    • 就业指导
    • 学生服务
    • 品牌活动
    • 冶金学子
  • 全球合作
    • 全球合作新闻
  • 实验中心
    • 实验室安全
    • 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 党建工会
    • 党建活动
    • 工会活动
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概况
  •     >   学院简介
  •     >   现任领导
  •     >   院刊
  •     >   冶金简报
  •     >   历史沿革
  •     >   联系方式
   院系设置
  •     >   钢铁冶金系
  •     >   有色金属冶金系
  •     >   物理化学系
  •     >   生态科学与工程系
  •     >   储能科学与工程系
  •     >   生态与循环实验室
  •     >   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稀贵金属实验室
   杰出校友
  •     >   杰出校友
   师资队伍
  •     >   院士风采
  •     >   荣誉称号与奖励
  •     >   系所检索
  •     >   姓氏检索
   科学研究
  •     >   学术梯队
  •     >   科研成果
  •     >   科研项目
   教育教学
  •     >   人才培养
  •     >   招生信息
  •     >   就业信息
   学生工作
  •     >   信息公开
  •     >   学工新闻
  •     >   学生党建
  •     >   就业指导
  •     >   学生服务
  •     >   品牌活动
  •     >   冶金学子
   全球合作
  •     >   全球合作新闻
   实验中心
  •     >   实验室安全
  •     >   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党建工会
  •     >   党建活动
  •     >   工会活动
北科大冶金学院郭汉杰教授直播详解氢冶金原理与效益预测

 2020年3月6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郭汉杰教授受邀国联云冶金直播平台开展的“氢冶金原理与效益预测”公益讲座,在疫情期间的中国钢铁业掀起轩然大波。

图片1.jpg

郭汉杰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鼎新学者;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锋;高端金属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冶金物理化学课程负责人;中国金属学会特种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男,1957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市, 1982年11月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本科,1992年3月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冶金物理化学”课程负责人。长期从事于冶金溶体热力学和动力学、冶金新工艺、新流程、冶金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媒体上有大量关于氢冶金的报道,以氢代煤炼铁,氢能冶金是否可行?效益与成本如何?氢来自何方?如何来?有多少?近期和远期的实施步骤是什么?其依据有哪些?郭教授为大家一一解答。

郭教授从Fe2O3碳还原最理想的热力学模型和最小自由能原理计算出发,对碳还原氧化铁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计算,从另外的一个理论角度模拟了高炉碳冶金的原理,阐述了高炉底部和上部的反应状态,以及理论上对应于最低能耗的体系特点。

图片2.jpg

对于高炉主要以碳冶金的模式运行下,如何加入氢,加多少合适,怎么进行操作?郭教授介绍了他们团队对C、H2还原的热力学模型(总铁1Kg,17.905mol )的新的研究,用热力学的最小自由能原理,从一种全新的理论角度解析了C、H2还原氧化铁的问题,模拟了高炉下部、上部碳、氢冶金的原理。

对于高炉加氢后还原铁的运行评价,郭教授说:“最新的热力学计算表明,在C饱和的高炉下部,加氢并不能还原氧化铁,而加氢后铁的还原发生在下部气体上升过程H2的间接还原,还原利用率最多不会超过25%;2)就化学计量而言,H2间接还原Fe2O3,吨铁消耗H2为600Nm3。还原1吨铁,如果10%的还原由H2的间接还原承担,就需要加入240Nm3H2,但用于铁的还原仅需要60Nm3,其余180Nm3进入到高炉煤气中,所以高炉煤气中的H2回收再利用是未来需要研究的课题。”

郭教授利用物理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碳还原的基本原理出发,到高炉加氢后对碳还原的影响和C、H2共同还原的机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德国杜伊斯堡的蒂森克虏伯钢厂氢气注入9号高炉的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图片3.jpg

郭教授对未来可能实现全H2冶炼的流程原理、能耗、气体需求量、利用率等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全H2炼铁的设想:将包含1吨铁的铁矿和1480Nm3的H2升高到900℃左右的温度下(耗能115.8KgCe左右)在竖炉中进行还原,,每循环一次,消耗600Nm3H2,获得到一吨铁,给大气排放600Nm3H2O,再将还原得到的900℃左右的铁和尾气冷却到常温,回收大约2/3左右的前述能耗115.8KgCe,如此理论上消耗600Nm3H2和38.6KgCe获得1吨铁的流程,可能是冶金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理想的全氢炼铁流程!郭教授在直播最后分析了实现氢冶金可能的H2制取方法,也对未来H2冶金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图片4.jpg

郭教授在本次直播过程中,给观众代表带来了大量干货,对氢冶金的技术及行业发展进行了深度剖析。中国作为冶金大国,新冶金的理论研究必须走在世界的前面,而他作为冶金理论工作者,大量数据计算都是疫情期间最近20多天刚刚完成的,一些数据也是在讲座前一天更新的,在国内外炙热的氢冶金大背景下,没有在期刊发表就直接贡献给大家,甚至于将详细的PPT原稿奉献给国内许多有需求的同行专家,也是为了让我们国家在这一最新的冶金前沿科技上占有先机,与会代表对郭教授的这种奉献精神表示了赞赏。

素材来源:国联云行业直播平台



Copyright © 2017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冶金楼
联系电话:010-62332265    传真:010-62322265    邮编:100083  
    E-mail:metall@ust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