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 名:张家泉 职 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件:jqzhang@metall.ustb.edu.cn 办公地点:冶金楼411 教学课程:先后讲授《铸造学》、《浇注与凝固》、《钢铁冶金概论》、《连铸凝固模拟》、《连铸工艺与设备》、《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与《钢铁冶金学-炼钢与连铸》等课程。当前负责讲授冶金学院新生研讨课《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卓越工程师学院《金属学原理及其在冶金中的应用》、研究生课程《冶金工程科学前沿-连铸专题》、《铸坯质量与控制典型案例》,并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北科大“百企万人”计划以及国内优特钢企业邀请长期为一线工程师讲授《先进连铸与优特钢质量控制》专题。 科研方向: 1)优/特钢浇铸与质量控制(缩孔、偏析、裂纹与带状缺陷等); 2)浇注、凝固与连铸工艺(中间包冶金、结晶器冶金、二冷与轻压下); 3)铁基非晶带材与粉末制备工艺等。 社会服务: 1)中国金属学会连铸控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中组部院士专家科技咨询服务活动; 3)北京市委组织部院士专家科技咨询服务活动; 4)国家科技进步奖和部分省市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5)先后兼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行业培训特聘讲授专家和多家企业或院校特聘教授等。 |
张家泉,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获博士学位;1993至1996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博士后,从事钢铁冶金与连铸技术研究,先后获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和宝山钢铁公司冠名荣誉资助,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支持。期间,1995年获评冶金工业部副研究员职称。1996年作为高级人才引进留北科大冶金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副教授,1997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998年至2000年德国钢铁协会马普冶金所(MPIE, 杜塞尔多夫)高级访问学者,先后获得德国Max Planck学会学者奖研金和联邦合同研究员职位。2001年晋升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2013至2024年担任钢铁冶金系主任。
科研上,长期从事连铸前沿技术与优特钢质量控制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曾获重大科技成果获得者称号3次,获国内专业学会及国际期刊等优秀论文奖15余项,国家发明专利以及软件著作权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专业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包括《科学通报》、《中国科学报》、《金属学报》、《钢铁》、《工程科学学报》、《机械工程学报》、《中国冶金》、《Materials & Design》、《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Metall Mater Trans. A/ B》等。连续多年受邀在中国钢铁年会、全国连铸会议以及特殊钢年会做大会特邀报告。
教学上,曾获北京科技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年度十佳学术之星导师、师德先锋、建龙特聘教授、优秀班主任、学生就业工作突出贡献奖以及冶金学院寿昆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共约150余名,毕业生分布海内外,且绝大多数已成为国内钢铁企业技术专家或冶金工程学科学术骨干。
【学术代表性成果】
论文(部分):
[1]Wang H, Wang P, Zhang J. Improvement of Macro/Semi-macrosegreg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ear Steel Casting-Rolling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Casting Full Process.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 2025, 56: 317-3186.
[2]Wang P, Cheng L, Tang Q, Li W, Li S, Zhang J. Propagation form of internal cracks induced by continuous casting soft reduc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for internal quality.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4, 31: 622-633.
[3]Zhang Z, Lan P, Wang P, Geng H, Tang H, Zhang J. Semi-macrosegregation and carbide banding in high-carbon chromium bearing steels: Characteristics, evolution, and control.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23, 27: 3517-3530.
[4]Li G, Tang H, Jiang X, Liu J, Lan P, Zhang J. Insights into ZrO2- and Al2O3-based submerged entry nozzle clogging for the continuous casting of RE-treating sulfur resistant casing steel.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2, 48(14): 19732-19745.
[5]Wang P, Zhu Z, Zhang J, et. al. Industrial-scale fabrication of FeSiCr magnetic powder cores with high magnetic permeability and low los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3, 171095.
[6]Liu J, Dong Y, Wang P, Zhang J, et. 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study on the fabrication of Fe-based amorphous powders by a novel atomization process equipped with assisted gas nozzles.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3, 30:1142.
[7]Liu J, Dong Y, Wang P, Zhang J, et. al. Improved high-frequency magnetic properties of FeSiBCCr amorphous soft magnetic composites by adding carbonyl iron powders.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2023, 605:122166.
[8]Wang P, Liu J, Zhang J, et. al. Breakup process modeling and production of FeSiAl magnetic powders by close-coupled gas atomiz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23, 23: 730.
[9]Wang P, Liu J, Zhang J, et. al. Industrial-scale fabrication of amorphous magnetic powder cores with excellent high-frequency magnetic properties: Optimization for kinds and content of insulating agents.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2023, 605: 730.
[10]张壮,李海洋,周蕾,刘华松,唐海燕,张家泉.齿轮钢铸态点状偏析及其在热轧棒材中的演变[J].金属学报,2021,57(10):1281-1290.
[11]沈腾飞, 张壮, 张家泉, 等.连铸工艺对轴承钢大方坯凝固结构及其棒材碳化物带影响[J].中国冶金,2023,33(06):54-64+80.
[12]李博,张忠铧,刘华松,罗明,兰鹏,唐海燕,张家泉.高强耐蚀管钢点状偏析及带状缺陷的特征与演变[J].金属学报,2019,55(06):762-772.
[13]李根,兰鹏,张家泉.基于Ce变质处理的TWIP钢凝固组织细化[J].金属学报,2020,56(05):704-714.
[14]唐海燕,刘锦文,王凯民,肖红,李爱武,张家泉.连铸中间包加热技术及其冶金功能研究进展[J].金属学报,2021,57(10):1229-1245.
[15]肖红, 王璞, 张家泉等, 等.辊式电磁搅拌线圈位置对板坯凝固行为的影响[J].钢铁,2023,58(03):79-88.
[16]魏民, 邓伟, 张家泉等.高温渗碳齿轮钢铝氮含量对奥氏体尺寸的影响[J].钢铁,2022,57(12):141-151.
[17]张开斌, 李根, 张家泉等.碳钢/不锈钢液固浇铸复合界面特性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23,35(03):293-302.
[18]魏民, 李海洋, 张家泉等.连铸高铝氮积齿轮钢第三脆性区形成机制与控制[J].中国冶金,2022,32(09):64-72.
[19]刘佳奇,庞靖,王璞,杨东,李晓雨,张家泉.液态金属雾化成形及非晶合金制粉的研究进展[J].中国冶金,2022,32(02):1-14.
[20]杨飞飞,张忠铧,刘华松,罗明,李根,张家泉.高强度油井管用钢带状偏析及其条带型混晶现象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21,33(09):979-986.
[21]刘华松,董延楠,郑宏光,兰鹏,柳向椿,张家泉.Nb微合金化对齿轮钢高温渗碳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21,33(08):828-838.
[22]王璞,铁占鹏,肖红,张壮,唐海燕,苗红生,张家泉.连铸控流模式对大方坯及棒材组织结构与宏观偏析影响[J].工程科学学报,2021,43(08):1081-1089.
[23]夏勇,李亮,王璞,铁占鹏,兰鹏,唐海燕,张家泉.胀断连杆用高碳微合金钢连铸大方坯的铸态组织[J].工程科学学报,2022,44(02):189-197.
[24]王璞,肖红,沈厚发,陈希青,陈列,兰鹏,张家泉.结晶器电磁搅拌对高强齿轮钢大圆坯凝固行为的影响[J].机械工程学报,2021,57(02):105-111.
[25]祁猛,李亮,铁占鹏,王璞,苗红生,张家泉.轻压下对GCr15轴承钢大方坯内部质量的影响[J].中国冶金,2020,30(09):67-74.
[26]王璞,李少翔,张壮,铁占鹏,董延楠,张伟,张家泉.组合搅拌模式对连铸特殊钢大方坯凝固行为的影响[J].机械工程学报,2020,56(12):99-106.
专利(部分):
1)发明专利CN 116738518 B,一种连铸轻压下裂纹位置的数值模拟验证方法及内部质量控制方法。
2)发明专利CN 117226059 B,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
3)发明专利CN 116644688 B,一种基于破碎模式预测的雾化生产顺行控制方法。
4)发明专利CN 117030410 B,一种超薄金属材料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
5)发明专利CN 116904831 B,一种 Fe-Si-B 基大块非晶合金制备方法及材料。
6)发明专利CN 116992794 B,一种雾化非晶粉末收得率计算方法及应用。
7)发明专利CN 117174424 B,一种电感用高性能合金磁体及制备方法。
8)发明专利CN 117548638 B,用于改善棒材带状缺陷和力学性能的方法及凸轮轴。
9)发明专利CN 115509266 B,一种快速反应调节熔体流量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10)发明专利CN 1188624766 B,一种减少板坯w型凝固偏析的方法。
11)发明专利CN 116460262 B,一种降低带状组织评级的低碳钢中厚板连铸生产工艺。
软件著作权(部分):
1)国家软件著作权, 板坯连铸动态轻压下在线控制模型软件V1.0,国家版权局,2006SR05187,2005年。
2)国家软件著作权, 大方坯连铸动态轻压下在线控制模型软件V1.0, 国家版权局,2006SR04634,2005年。
3)国家软件著作权, 连铸过程动态热跟踪与动态二冷配水控制软件V1.0, 国家版权局,2006SR04632,2006年。
4)国家软件著作权, 铸坯矫直点表面控制温度在线采集与监测系统,国家版权局,2006SR04633, 2006年。
5)国家软件著作权, 板坯连铸二冷优化配水系统,国家版权局,2006SR07396, 2006年。
6)国家软件著作权, 方坯连铸二冷优化配水系统,国家版权局,2006SR07395, 2006年。
7)国家软件著作权, 铸坯内部质量在线预报系统V1.0, 国家版权局,2008SRBJ2092,2008年。
8)国家软件著作权, 大方坯连铸辊列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V1.0,国家版权局,2009SRBJ0739,2009年。
9)国家软件著作权, 圆坯连铸二冷设计系统V1.0,国家版权局:2009SRBJ2373,2009年。
10)国家软件著作权, 大圆坯连铸二冷动态在线控制软件系统V1.0,国家版权局:2009SRBJ2375,2009年。
11)国家软件著作权,连铸异型坯二冷配水系统V1.0,国家版权局:2009SRBJ2374,2009年。
获奖(部分):
1)2025年,能源及重工装备核心功能部件用大单重高端特殊钢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5-310-2-2,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
2)2024年,轨道交通用长寿命关键部件用钢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23-3-64-R2。
3)2024年,新能源汽车用超纯净高精度齿轮钢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江苏金属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2023年,风电机组机舱变速箱大型锻造齿轮用钢创新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冶金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23-136-3-3,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
5)2023年,超宽/超厚板坯高可靠高密度磁场电磁冶金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D2302180-04,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6)2022年,轨道交通核心部件用钢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241-2-9,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
7)2016年,法国《Metallurgical Research & Technology》年度最优论文奖。
8)2015年,《高品质特殊钢大断面连铸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J-215-2-03-R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9)2009年,《大方坯连铸动态轻压下技术及其成套装备》,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8-J-005-1-01-R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推荐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2007年,《板坯连铸动态轻压下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No.02CJ-01-01-01,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委会。
11)1997年,《碳钢连铸坯凝固两相区的流变特性》,第四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北京金属学会。
科研项目(2021年至今):
1)钢铁企业技术开发项目20余项(包括宝钢、南钢、兴澄、大冶特钢等)。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宝钢联合基金)。
3)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沙钢联合基金)。
4)山东省重大专项子项目1项(青岛云路)。